|
中國四大名硯之一,顧名思義,澄泥硯為泥所制,而且是燒制。 澄泥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,可以是多種顏色,有的一硯多色,尤其講究雕刻技術,有浮雕、半起胎、立體、過通等品種 |
|
|
產(chǎn)品展示 |
|
簡介 |
硯體形有圓、橢圓、半圓、正方、長方、隨意形的。雕式有號、耳瓶、二龜坐浪、海獸哮月、八怪斗水、仿古石渠閣瓦等立體硯。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、草樹花卉、走獸飛禽;又有犀牛望月、臺山白塔、嫦娥奔月等。這些雕硯刀筆凝練,技藝精湛,狀物摹態(tài),形象畢肖,靈通活脫,逗人情思。置于桌畔案頭,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,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,產(chǎn)地卻莫衷一是,有河南虢州說、山西絳州說、山東青州說,雖各有說法,但都沒有離江河太遠,古人說取河泥澄而制硯不假。
|
|
|
制作工藝 |
澄泥硯由于使用經(jīng)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,因此澄泥硯質地細膩,猶如嬰兒皮膚一般,而且具有貯水不涸,歷寒不冰,發(fā)墨而不損毫,滋潤勝水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的特點,因此前人多有贊譽。澄泥硯由于原料來源不同、燒制時間不同,具有鱔魚黃、蟹殼青、綠豆砂、玫瑰紫等不同顏色。澄泥硯一般注重圖案,講究造型,器物線條凝練,狀物摹態(tài),形象畢肖,靈通活脫,逗人情思。置于桌畔案頭,既是文房中實用的四寶之一,又是供觀賞的藝術珍品。
|
|
|
|
|
|
歷史 |
絳州澄泥硯始創(chuàng)于唐代(公元618~907年),歷史悠久,當時曾被列為“貢硯 ”。后來由于種種原因,到清代(公元1644~1911年)時其制作工藝就已失傳。隨著澄泥硯制作方法的失傳,絳州澄泥硯的生產(chǎn)出現(xiàn)了一個近三百年的斷檔;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,版畫藝術家藺永茂攜其子藺濤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終將澄泥硯恢復生產(chǎn)后,絳州澄泥硯又重新在硯海中展露新姿,重新成為古城絳州的一大地方特產(chǎn)。
|
|
|
|
特點 |
澄泥硯以沉淀千年黃河漬泥為原料,經(jīng)特殊爐火燒煉而成,質堅耐磨,觀若碧玉,撫若童肌,儲墨不涸,積墨不腐,厲寒不冰,呵氣可研,不傷筆,不損毫,倍受歷代帝王、文人雅士所推崇,唐宋皆為貢品。武則天、蘇東坡、米芾、朱元璋均有所鐘,并著文記之;乾隆皇帝贊譽:撫如石,呵生津。其功效可與石硯媲美,此硯中一絕。
|
|
|
|
|